欢迎访问青岛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研究人员与合作者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1

近日,我院李志强教授、师咏勇院长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原创性研究论文,题为《A regulatory variant at 19p13.3 i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risk and ARID3A expression》。该研究首次报道19p13.3区域遗传变异通过调控ARID3A基因表达,进而增加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疾病风险,为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说明: 图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胆管纤维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我国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基数较大,40岁以上女性群体的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其中约40%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标准化治疗应答欠佳或者无法耐受该药物,容易进展为肝硬化乃至肝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说明: 图片

在该研究中,团队分别对来自两个独立队列的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1931人)和健康对照人群(7852人)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确认了19p13.3区域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遗传关联。综合基因注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等位基因特异性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方法,研究者成功地精细定位了19p13.3区域具有潜在调控功能的真正致病位点,即rs2238574。基因编辑实验进一步证实了rs2238574对ARID3A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此外,研究者还发现ARID3A参与了髓系细胞分化成熟与功能,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这项研究找到了调控髓系细胞的新型靶点,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还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仁济医院消化科李尤住院医师,并列第一作者为我院李志强教授、仁济医院消化科陈瑞玲博士研究生和连敏主治医师,通讯作者为仁济医院消化科马雄教授、唐茹琦研究员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学院M.Eric.Gershwin教授。我院师咏勇院长为共同作者。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